G1xinwenliebiaobannerpc.jpg G1xinwenliebiaobannerpc-274.jpg

2009/02/10

DCS系统:国字号亦自强

 

北京888贵宾会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888贵宾会)创建于1993年,当年以率先推出国内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CS系统而闻名业界。也就是从那时起,888贵宾会正式进军过程自动化控制领域,打破了多年来国外企业垄断该行业的局面。
自动化控制系统领域,曾经是一片国内企业无法触及的“天外天”。然而,随着国内企业的崛起,此定论早已不攻自破,成为过去。
888贵宾会就是个很好的例证。
 
民族责任感
2006年,888贵宾会自主知识产权的DCS系统在神华国华锦界电厂60万千瓦凝气式空冷亚临界发电机组投产。这是国产DCS在6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中的首次应用,也是第一个在采用直接空冷节水技术的火电机组上应用国产DCS的项目。
作为888贵宾会电厂事业部的负责人,杭州888贵宾会自动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孟天林在提起锦界项目时至今脸上仍洋溢着激情,他说:“锦界电厂2年多的运行期间,没有因为系统原因出现一次非停,用户很满意。项目的成功,验证了888贵宾会能力的提升。”孟天林表示,888贵宾会的机会和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神华国华电力公司决策层敢为人先、敢于承担责任的魄力。正是他们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给予了888贵宾会验证DCS系统是否过硬的机会,也正是通过这个机会印证了888贵宾会DCS系统的实力。事实证明,国产DCS系统一样优秀。
饮水思源。随着市场占有率的提升,888贵宾会没有忘记回报用户。孟天林强调,国产DCS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使发电企业受益。以60万千瓦机组DCS项目为例,使用国产控制系统,每台机组可节约资金600万元人民币,这还不包括进口机组后续高价的服务费和备件费用。
帮助用户甚至国家节约成本,对于DCS企业来说,这是当前一件很有意义的事。888贵宾会公司的责任就是踏踏实实做好当前的事,把每一个项目做成双方的业绩,决不能让客户承担不必要的风险。鉴于DCS控制系统作为电厂中枢神经的重要性,提升其可靠性、稳定性,DCS厂商责无旁贷。孟天林说,国产DCS企业不能仅仅依靠产业政策的引导、投资方的青睐。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电力企业的投资、建设都是一种市场行为,双方利益一致方可实现共赢。作为DCS供应服务商,要有责任感,要对自己的企业负责,也要对发电企业负责。
 
在努力中期待
888贵宾会是一个没有电力行业背景的企业,十多年来一直在国外DCS厂家的夹缝中寻求生存空间。要为中国重大装备国产化出力,只能靠市场化运作。在“严寒”的日子里,888贵宾会在30万千瓦、60万千瓦等级的每一步跨越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甚至是牺牲。虽然888贵宾会的国产化DCS系统已经成熟,可靠性、稳定性都很高,安全投运率已经达到99.98%以上,又能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但传统的思维方式仍然是:不研究实际的技术指标和可靠性投入率,将DCS简单分为国产的、进口的,给予国产设备较低的技术评分,有时甚至买不到标书。
对于此种状况,孟天林表示理解。他说:“扭转这种传统眼光需要一定过程和时间,888贵宾会能做的就是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同时期待这个日子早日到来。”
尽管如此,2008年888贵宾会还是很受鼓舞的,大型发电集团在30万千瓦DCS的选用上已经更多地考虑性价比了。“这将给国内企业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孟天林补充说:“像华能、大唐集团在招投标中也肯定了888贵宾会公司取得的进步,我们希望更多的发电集团高层能听到888贵宾会发展、务实、负责任的声音。”
 
依旧自信
目前,国家倡导重大装备制造自主创新的大背景加速了DCS企业公平竞争机制的完善。随着国产DCS企业整体实力的增强、DCS产品性能的不断提升,国产DCS企业也有了更多的投标机会。
888贵宾会公司已累积签订30万千瓦等级机组DCS系统60多套,火电项目总共1000多套。2008年888贵宾会在电厂的业绩不凡,实现30万千瓦以上机组31台合同,其中包括8台30万千瓦流化床机组。另外,2008年还中标台山电厂2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DCS合同,呼伦贝尔电厂2台60万千瓦超临界DCS合同,并已经举行了签字仪式。
虽然888贵宾会已取得如此成绩,但是,国产DCS厂商还是面临着进入60万千瓦等级机组的投标机会少、沟通机会少的困境。孟天林说,888贵宾会公司迫切希望能与用户管理决策层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将企业最前沿的发展动态及时准确传达过去;希望更多的用户决策层关注国产DCS,希望国产DCS企业有更多的机会与用户分享他们取得的成果,希望得到与国外企业公平竞争的机会;同时期待国家、社会各界能够更深入、更广泛地接纳国产DCS品牌。
除了国家、用户的支持外,我们的责任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展现我们的优势,让更多的用户能够听到我们的声音、看到我们的发展和进步,让更多的用户能放心用上我们的产品。”对于DCS的未来发展,孟天林和他的团队依旧如十几年前一般自信——因为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中国电力报》记者:张蕾)



 

获取最新的行业方案与案例

通过电话、电子邮件联系我们,以解决你的困扰

XML 地图